2015-05-22
/CVE-2014-7911是由Jann Horn发现的一个有关安卓的提权漏洞,该漏洞允许恶意应用从普通应用权限提权到system用户执行命令,漏洞信息与POC见(1]。漏洞的成因源于在安卓系统(<5.0)中,java.io.ObjectInputStream并未校验输入的java对象是否是实际可序列化的。攻击者因此可以构建一个不可序列化的java对象实例,恶意构建其成员变量,当该对象实例被ObjectInputStream反序列化时,将发生类型混淆,对象的Field被视为由本地代码处理的指针,使攻击者获得控制权。
2015-05-21
/本文V.1,V.2两节也将尽量只从脚本的角度来解释部分内容,第三部分将从实例中简单总结一下通用SHELLCODE的实现方法。 下一章脚本先锋IV中,将介绍简单的shellcode分析方式。至于与其他系统安全机制结合起来的内容,“脚本先锋”系列中暂时就不提了,而将留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2015-05-20
/注:本文只讨论如何调试被加壳的ELF文件,包括调试中的技巧运用及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包含如何还原加固的DEX
本文将以某加壳程序和某加固为目标
2015-05-20
/本文总结了目前windows内核攻击的各种攻击技术.描述并演示了一些常见的绕过windows内核防护的方法,并举一反三地介绍了如何通过内核缺陷找到类似的绕过方法。 通过对内核攻击和内存结构的理解将会进一步丰富基于用户模式应用程序的缓冲溢出知识。
2015-05-20
/当我看了DM_牛发的http://zone.wooyun.org/content/20429,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应属于我的精华+WB,被他先发了,这娃真是可恶,可恨 :-),后来DM_牛又发了我一些资料让我学习,我就写了此文,刚入门,肯定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小伙伴们讨论,指出。
2015-05-19
/还记的么,在第一部分Part 1我问过一个问题,“怎样在你的刚完成的WEB服务器下运行 Django 应用、Flask 应用和 Pyramid 应用?在不单独修改服务器来适应这些不同的 WEB 框架的情况下。”
继续读,下面将会给出答案。在过去,你选择一个python web 框架将会限制web服务器的使用,反之亦然。 如果web框架和服务器被设计的一起工作,那么他们将没问题:
2015-05-16
/我们正在遭受github历史上最大的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攻击从3月26号,周四下午两点开始,攻击手段组合了多种攻击方式,从一些老式的攻击手段到新式,通过浏览器让毫不相干的围观群众参与到对github攻击流量的贡献,根据我们收到的报告推断,我们相信攻击的目的是让我们删除某些特定的内容。
2015-05-15
/随着移动安全越来越火,各种调试工具也都层出不穷,但因为环境和需求的不同,并没有工具是万能的。另外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能搞懂工具的原理再结合上自身的经验,你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调试武器。因此,笔者将会在这一系列文章中分享一些自己经常用或原创的调试工具以及手段,希望能对国内移动安全的研究起到一些催化剂的作用。
2015-05-14
/在密码学专家之中,“加密并不是认证”是一个简单的共识。但很多不了解密码学的开发者,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义。如果这个知识更广为人知和深入理解,那么将会避免很多的设计错误。
这一概念本身并不困难,但在表面之下,还有更多丰富的细节和玄妙之处有待发现。本文就是讲述开发者对于加密和认证二者的混淆与误用,并附上了优秀的解决方案。
2015-05-13
/北京时间2015年5月12日, 微软推送了5月的补丁日补丁,包含IE、Windows内核、Windows内核驱动、Office等多个组件的安全更新。 本月修复的两个0day漏洞
2015-05-13
/本文主要带大家了解ARM处理器的基础知识和ARM世界中不同种类的漏洞.我们会进一步分析这些漏洞来搞清楚它的具体利用场景.此外,我们还会研究不同的安卓rooting利用脚本用于挖掘潜在的漏洞.考虑大世面上大多数android智能手机都是基于ARM架构处理器,因此了解ARM以及ARM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非常有价值的.
2015-05-12
/想必大家对SQL注入已经耳熟能详,对XML实体注入(简称XXE)也有所了解。本文主要讨论了一种在存在ORACLE盲注的情况下远程获取数据的方式。其实和UTL_HTTP远程获取的方法差不多,只不过原理不同。
2015-05-12
/最初有总结下的想法始于近期看过的几篇关于CFG绕过以及EMET绕过的文章,这些文章里大概都有提到类似这样的句子“As with every known exploitation mitigation, there are ways to bypass it if certain conditions are met.”。无论攻与防的技术都是有时间与条件限定的,某种技术一般只在某段时间内对某特定场景有效,而攻与防又是在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又互为对手彼此砥砺发展的,那么如果对这些技术的由来以及互相之间的争斗历史(历程)有一个宏观整体的、脉络清晰的认识,对于学习理解Windows平台内存防护机制以及新出现的各种内存攻防技术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