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6
/常规的shellcode注入一般是通过VirtualAllocEx
,WriteProcessMemory
和 CreateRemoteThread
来实现的,但是这种方式是被安全软件重点监控的,同时微软提供的ETW接口也是可以轻易检测出上述方式进行代码注入的痕迹。本文的核心是讲解怎么利用具备 RWX-S 权限且自身有签名的白DLL进行一种比较隐蔽的shellcode注入,
并讲解具体的代码实现以及在写代码实现的过程中遇到的坑。本方法是由文章提出的:https://billdemirkapi.me/sharing-is-caring-abusing-shared-sections-for-code-injection/ ,详情可以参考此文章。
2021-12-07
/样本地址:https://github.com/0range-x/Virus-sample/blob/master/Chapter_9L/Lab09-01.exe
是书中的一个案例样本,木马加了启动参数,还有启动密码,尝试分析木马的功能和行为
首先crack掉木马的启动密码,根据不同的启动参数分析木马的不同功能,最终建立socket通信。
2021-11-03
/在之前的文章《JavaWeb 内存马一周目通关攻略》中,总结了一些目前行业主流的内存马的实现方式,目前对于内存马的研究和讨论,在国内确实比较火,经常能看见各种各样的文章,在国外讨论的较少,因为歪果仁的日站习惯并不是webshell,而通常是reverse shell。
2016-06-04
/我国电脑用户当中,使用盗版软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盗版的 Windows 系统到各种收费软件的“破解版”等等。
互联网上也充斥着各种帮助用户使用盗版的“激活工具”、“破解工具”,投其所好地帮助用户使用盗版软件。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除了一部分破解爱好者提供的无害的免费激活工具之外,病毒制造者也瞄准了盗版人群,他们利用提供激活工具的机会,将恶性病毒植入用户电脑。
2016-06-03
/对github上某一知名的C#工程作细微改动并推荐用户下载,用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往往会在查看源代码后选择编译文件,然而在编译的过程中,会隐蔽执行代码,获得用户的主机权限,细极思恐。演示如下:
2016-05-17
/2016-05-16
/前一段时间学习一小部分内网的小笔记,http://zone.wooyun.org/content/26415
结果没想到好像还是比较受欢迎,也是第一次被劈雷。最近办比赛遇上了rookit种植,感觉很无奈,所以自己也就研究了一下,内容都是一些以前的技术,也是为下面的笔记再次增加一章(windows下的域权限维持可以多看看三好学生师傅的文章)。大牛飘过。
2016-05-13
/360天眼实验室追日团队持续发现与跟踪APT活动,相关的样本、IP、域名等数据只要一出现就会立即进入我们的视线。5月10日VirusTotal上有人提交了一个样本,安博士标记为DarkHotel相关。
2016-05-09
/人在做,天在看。
勒索软件,飘荡在互联网上越来越浓的一片片乌云,从中爆发出的闪电随时可能击中一般的用户。基于比特币的匿名支持体系使勒索软件这个商业模式轻松完成了闭环,各种数字绑票生意开始蓬勃兴起,而Locky勒索软件家族可能是其中最贪婪粗放的一个,漫天撒网以期最大范围地捞取不义之财。
2016-05-06
/最近学习了lcx提供的资料《利用wsc来做一个asp后门》,在了解了wsc文件的一些特性后,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
如果将其与JSRAT和WMI Backdoor相结合,那将会有多大的威力呢?
2016-04-05
/本文主要是从工业控制网络必备的组件 PLC (可编程控制器)出发,阐明了一种新型后门的实现。本文主要内容是来自 BLACK HAT 2015 上柏林自由大学 scadacs 团队发表的演讲,这是他们的paper原文Internet-facing PLCs - A New Back Orifice。我会滤掉他们论文凑字数的部分,并在他们给出的核心思路上增加一些实现方面的具体技巧和资料。
2016-03-07
/常言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看了乌云知识库的《网络小黑揭秘系列之黑产江湖黑吃黑 ——中国菜刀的隐形把手》一文,表示很震惊,网络竟然是如此的不安全,无聊之下花了一周时间来调查360所说的“从公开的whois信息显示,该域名注册邮箱为root90sec@gmail.com,同时,该邮箱同时还有注册“maicaidao.me”这个域名。安全圈的朋友们一看这个邮箱,应该并不陌生,没错这个邮箱的主人正是某sec组织的成员之一,接下来的我们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挖挖。”
2016-02-26
/黑产乃法外之地,被丛林法则所支配。没有了第三方强制力量的保障和监督,在那个圈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极端:想做大生意的往往极重信誉,而那些只想捞一票就走的则会肆无忌惮地黑吃黑。
2015年12月中,360天眼实验室发布了“网络小黑揭秘系列之黑色SEO初探”,简单揭露了下网络上的黑色SEO活动,同时也提到了很多黑客工具中带有后门,其中就包括了某些使用面非常广的工具。没错,这回我们的主角是小黑们最喜闻乐见的中国菜刀。